新学期,智慧教师怎么把朗读课上到极致?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需要朗读的陪伴!
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
通过朗读带动孩子开展自主阅读,从而把读当做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伴随我们一生。
文章 | 赵莉 李萍
编辑|黄圆圆
图片|花瓣网
新学期伊始,我终于走进课堂,为孩子们朗读。
一年级朗读,我选择了《大战龋齿王国》《大战心脏王国》,图画非常有意思,内容也很有趣。朗读课,读完故事一定要与学生展开讨论。
提示:如果老师一次要讲两个以上的故事,建议:每讲完一个故事,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再讲下一个故事,或许效果更好一点。因为几个故事一起讲完,有些孩子对前面的故事都有些遗忘了,所以说不出来了。
对于一年级,老师提问要更简单,更亲近孩子的生活一点。
“你们家里有‘刷刷军团’吗?”
“有!”
“龋齿细菌们会去骚扰你们吗?”
“不会,因为我们会刷牙!”
“知道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红血球让我们有营养,白血球能杀死细菌,血小板能让我们的伤口恢复。”
嗯,听懂了,不错!
很愉快地朗读哦!
在二年级分享《害怕黑夜的女巫》《小小陶艺师》《小猪一家去度假》后,讨论很热烈,孩子思维的火花在不断闪耀着。
听完《害怕黑夜的女巫》后我问道:“你们说女巫艾斯梅拉达是真的害怕黑夜吗?”
小朋友们立刻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害怕,她不敢在晚上出来!”
“她之前害怕,现在不害怕了。”
“她不害怕黑夜,她只是不喜欢在黑夜里做坏事!”
……
听完《小小陶艺师》后我问:“阿泽丁把陶瓷摔碎了,做了错事,他的爸爸为什么没有打他呢?”
孩子们说:“因为他重新做了陶瓷,他的爸爸看见他做得很好,就不打他了。”
“因为他做错事之后改正了。”
“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马上去弥补了。”
“他知错能改。”
讨论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发生碰撞,能够学会思考,也能够倾听同学不一样的想法。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之前还担心低段的孩子们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从这节课他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的互动中,我看到了兴趣的力量,阅读的力量。也许,是我们之前的阅读引导没有注意遵循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没有给他们搭建好通向阅读的桥梁。
在三年级的朗读课,给孩子们分享了两个故事《智斗绿眼龙》和《可怕的盒子》。
以《智斗绿眼龙》为例。
在读《智斗绿眼龙》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谈谈看了故事题目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孩子们说:“知道了有一条绿色眼睛的龙、知道主人公很聪明,想知道他是用什么智慧的方法斗败绿眼龙的。”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进入到了故事当中,就像孩子们说的,很想知道主人公用了什么方法斗败可怕的大龙的,因此在听的时候格外认真。为了养成孩子倾听的习惯,这次我没有使用投影仪,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讲,听完后我要请孩子回答问题以检测是否认真在听。
故事听完后我提了三个问题:
一是“小皇帝是怎么智斗绿眼龙的?”
二是“如果小皇帝在前三次经过村庄时没有答应村民们的要求,那他在第四次会经历什么?”
三是“谁救了小皇帝?”
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孩子们认识到智慧要奠定在善良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小皇帝的善良、乐于助人、勇敢,才救了自己及村民,因此是他自己救了自己。从这个故事里,孩子们体会到的是善良、乐于助人、勇敢的优秀品质。
朗读,不仅要长期进行更要做到“合适”
课间操时候,就有三年级的孩子跑到我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第三节课你还是要来讲故事哇?”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脸上笑开了花似的跑开了,嘴里还发“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刚走进教室就有一个女孩手里高高地举起一本书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也把书带来了!”我一看,正是我要继续读的书《小鬼儿》。
我好奇地问:“什么时候买的呢?”
“就是上次你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就回家让妈妈给我买了!”
哇,被故事吸引而去买书的孩子,太可爱了!
我对她说:“那等会儿你就可以边看书边听我读哈。”
但在这节课中暴露出一个问题:有十来个孩子听到一会儿就开始左晃右动干其他事情去了,比上节课人数有所增加。而这些孩子差不多就是我上节课调查有没有在家中读课外书籍时,没有读书经历的孩子。
这不禁让我想到: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的经验时,他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
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看来,必须得坚定长时间持续地朗读,再在选择读物上作研究,把孩子们都吸引到故事中去,爱上阅读。
在前两次进三年级教室朗读时发现了一个问题:第一次朗读时有少部分孩子没有认真地在听故事,第二次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在听。对此种现象我也分析过,大概是这些孩子之前没有听故事的经历,所以故事吸引不了他们。
直到后来我找到了答案。
原因一:
我选择的是章节比较多的长篇小说进行朗读,一节课只能读两至三章,而我在他们班上每周只有一节朗读课,也就是要等上一个星期孩子们才能接着听故事。
“别让孩子在章节之间等上个三四天,却还期盼着他们能维持兴趣。”是啊,时间过去太长,很多孩子也许已经遗忘了前面所讲到的,也就没有了继续听下去的兴趣了。
原因二:
有些学生听故事时必须看着书,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给这些学生提供书,让他们可以一边听一边看书。因为我是拿着书读,个别不爱阅读的孩子注意力就会不太集中了。
《小鬼儿》这本书只读了一半,我不想半途而废,《朗读手册》里也提到“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除非发现它是一本坏书。”
而这本书实际上非常有趣,所以我采用书中介绍的办法:将书中的内容进行缩减和删除,只讲我觉得有意思的情节。这节课我用了这个方法以后,之前一些还不怎么认真听的孩子果然愿意听了,但仍然有不好好听的孩子。
在下次的朗读中,我打算重新选择一些篇幅较短的绘本,能在一节课内读完,并加入讨论环节,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们!
朗读,敢于改编原著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文中表达了对儿童阅读经典书目的质疑。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历史巨著,是否合适学龄儿童阅读?我把龙应台写的那段故事讲述给正在听青少年版《水浒传》的儿子听。
他会意地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害怕我像安德烈一样,在小区里收保护费啊?”
“那么,你会吗?”
“当然不会。你说过历史故事中有一些做法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可以的。我们看书,要选择正确的内容来学习。”
事实上,我在朗读的时候,的确一边在过滤一边在进行解释,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读“西门命丧狮子楼”,我省略了潘金莲挑逗武松的段落,省略了武松割下潘金莲和西门庆人头的血腥语段;读“雷横朱仝上梁山”,我擅自将李逵残忍害死小衙内的情景修改为把他送到他乡。
四大名著固然经典,但一些用侠肝义胆的借口大开杀戒的理论很难让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孩子进行甄别和理解。
从二年级起,孩子开始对四大名著感兴趣,一开始,我是怕他阅读有难度,所以选择用朗读的形式为他呈现,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误打误撞和朗读大师的观点一致了。
对于经典,孩子有权利也有必要选择要不要接触什么时候接触,而作为孩子成长的引领者,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选择。
关于朗读的两点小思考
每次上完朗读课后发现需要调整和改变的东西有很多。下面,是我对朗读课的两点思考:
1. 朗读课前立规矩同等重要
我常在思考:课堂上为什么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呢?按理说我选的故事都非常有趣的呀。会不会是因为我没有给孩子们定下听故事的规定,所以一些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进入听故事的情境中,也就无法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呢?
我打算在下午一年级的朗读课上试一试。
开始之前,我先定下规矩:
首先,在朗读课上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只能认真听故事;
其次,听的过程中不能站起来或者站到凳上,那样不安全,要端正地坐在座位上;
最后,听的过程中尽量不说话,可以在故事听完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结果是:这次的朗读课非常成功,我很高兴地看到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很认真地在听,因为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来,当我的声音很愉悦时,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当我的声音变得低沉可怕时,有的会轻轻拉住同方的衣服害怕地靠近同学;当我讲到有趣的地方时,他们会开心地大笑。
从我开始读故事到下课的时间里共30多分钟,读了三个故事,中途再没发现像之前在座位上东扭西晃的现象,哪怕是讲到好玩的地方,孩子们大笑之后,在我开始接着读时又立刻安静了下来,而且大部分的孩子甚至是一直端坐着。
我知道,因为之前立了规矩,所有的孩子都从一开始就认真地听,他发现了这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所以就被吸引得继续听完了。
看来,在朗读课前立规矩同等重要!
2. 喜爱动物是小朋友的天性
一次分享故事,我选了三本跟动物有关的童话故事:《小老鼠米克》《与众不同的小弟弟》(兔子的故事)《笨狼路路》。
这是故事课的课堂纪律有始以来最好的一次,小朋友们很认真地听,很少看到有东扭西扭的现象(之前有少数学生坐到后面就有些坐不住),而且从他们的姿势就能看出来:眼睛紧盯屏幕,身体略微向前,神情很专注。
看来,喜爱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而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更是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啊!
不用和电视机、网络和游戏争抢孩子,一本书就可以拉进我们的距离。若干年后,他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温暖画面传递下去,继续他们的朗读故事,将是我们最幸福的成就——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本文综合编辑整理自“守护童年名师工作室”老师赵莉、李萍文章集,欢迎朋友圈转发,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处理,转载联系授权】
星教师商务合作|023-67450968
星教师·小语
·END·
/ 相遇成都,开启自我迭代之旅 /
聚焦教师品牌,着力课程建设
小语界最前沿的课程方法论
点击下图,一键报名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下单!